谁能想到,干旱少雨的新疆,竟然有多条河流出现了超警戒流量以上的洪水。
据水利部12日发布的汛情通报称:
8月9日至11日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普降小到中雨。受降雨及高温融雪影响,塔里木河干流及其支流叶尔羌河、阿克苏河、渭干河等21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流量以上洪水。
报道截图
我们知道,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,因为远离海洋,再加上周围山脉的阻隔,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难以到达这里,因此新疆地区整体呈现干燥少雨的状态,因为缺水,新疆多荒漠和戈壁。
多年来,新疆已经适应了这种气候,甚至连当地的民宅都没有防雨措施,雨衣在当地更是罕见。可为什么今年却会发生超警洪水?这究竟是好还是坏?
资料图
塔里木河超警洪水如何形成?
水利部发布的汛情通报很明确地指出,此次塔里木河以及多条河流出现超警戒流量以上洪水是受降雨,以及高温融雪的影响。
据水利部发布,8月9日-11日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普降小到中雨,最大点雨量巴音郭楞自治州巴音布鲁克43毫米。
和我国南方多地相比,43毫米的降水并不算大,但是新疆地区普遍干旱少雨,以及当地地势落差大,山间降雨会很快的汇聚到地势低洼的地方,形成山洪,或者泥石流等。
比如:8日晚,受强降雨影响,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发生泥石流,其中独库公路受到影响。
资料图
除了降水之外,冰雪融水也是引发塔里木河等多条河流超警戒运行的关键。
新疆冰川面积约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43%,每年夏季,冰雪融化为河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源,据了解,新疆冰川融水约占河流净流量的24%。
新疆属于冷性冰川,也就是大陆性冰川,活动性较弱,冰雪常年覆盖在山顶,被称为“固体水库”。
资料图
每年夏季时,当地气温升高,冰雪融化形成潺潺溪流,成为当地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。
新疆高山冰雪的融水量还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,在干旱少雨的年份里,当地气温会升高,冰川融水量大;在湿润多雨的年份里,融水量减少,对当地河流以及流域内的气候都起到了调节作用。
反常识的是,新疆其实也经常发生洪灾,并且洪水类型多,洪灾也具有季节性,每年夏季多发生区域性洪水,洪水的形成多是复合型洪灾,也就是降雨以及冰雪融水的综合作用。
新疆洪水的发生也有空间分布,南疆多于北疆,且以天山南北坡最为集中。
今年新疆出现持续多天的40℃以上高温,高温导致了高山冰雪融水加剧,比如:吉林一号卫星分别在5月26日、7月18日拍摄了新疆慕士塔格峰影像,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,该高山冰川就融化了大部分,露出了灰褐色的土壤。
资料图(长光卫星)
塔里木河超警戒洪水的发生,是受当地降雨以及冰雪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,塔里木河上游有昆仑山以及帕米尔高原,终年覆盖积雪,夏季高温会导致冰雪融水量加大,叠加降雨就会导致塔里木河水位上涨,甚至发生洪水。
塔里木河水位上涨是好事吗?
新疆虽然干旱少雨,但是塔里木河水位上涨对于当地百姓而言并不是好事。
短期影响是,超警戒水位运行,很容易发生决堤事故,威胁当地农作物,以及道路,房屋等基础设施的安全。
资料图
目前当地已经启动了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,以及在对塔里木河沿线采取各种抗洪抢险措施。
从长期来看,塔里木河水位的上涨主要是由于冰雪融水增多,要知道的是,新疆虽然多冰川,但是新疆冰川属于大陆性冰川,也就是冰雪积攒的速度慢,融化的速度也较慢。
资料图
如果新疆冰川长期大量融化,将会导致冰川面积缩小。冰川会反射阳光,能够减缓全球变暖;冰川面积缩小必然会导致留在地球表面的能量变多,更容易增温。
其次,冰川大量融化还将会导致来年冰雪融水减少,调节河流径流,气候等能力减弱,对于当地来说并非好事。
延伸阅读:
国家级高温红色预警!多地气温达40℃,极端高温形成原因是什么?
实在是太热了!
早上去遛狗,已经尽可能挑树荫下走,但狗子一步都不愿意多走,用了平时最短的时间尿尿拉粑粑,然后就拉着我要回家,一分钟都不愿意在外面多待。
往年夏天虽然也热,但是早晚还是比较凉快,遛狗从来都不觉得是困难的事情,但现在的高温天气让我每天遛狗都要鼓起勇气。
其实不只是上海这么热,我看了一下中央气象台的高温榜单,发现上海气温连前十都没进,而且高温榜上已经见不到41℃以下的城市,今年的气温之高可想而知。
网络截图
这段时间的气温之高,还让中央气象台发布了2022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,从高温落区预报图可以看出,长江中下游,华北平原局部地区,以及新疆,内蒙古等局部地区将会出现35℃以上的高温,其中成都、重庆,上海,以及四川、湖北,浙江,江苏等局部地区将会出现40-42℃的高温,局部地区还将会出现42℃以上的高温。
资料图
要知道的是,气温测量的是空气温度,是通过百叶箱测量得到的,而百叶箱的高度在地面以上1.5-2米之间,而不同高度、不同的下垫面之下,测量的温度是不同的。
比如:柏油路上受太阳辐射增温明显,尽管气温只有40℃,但是柏油路地面温度可达60℃,甚至更高,以至于能直接在柏油路上煎鸡蛋。
资料图
地面受太阳辐射影响,升温速度明显更快,所以我们在外面行走时,会明显感觉到更热。尤其是走在没有树荫遮挡的地方,受太阳直射的影响,我们的皮肤甚至都能被晒到发烫。
如果当地空气相对湿度较大,那就更难受了,“湿热”环境会让汗液更难蒸发,带走体温的能力就会下降,体感温度会更热,更加难受。
极端高温
虽然夏季就是一个高温季节,往年夏季气温也不低,但是持续多天40℃以上的天气还是非常少见的,但今年我国多地频繁遭受40℃以上的高温天气,甚至还有不少人因高温而中暑,患上热射病。
不止是我国,整个北半球都生活在“高温”环境中,法国多地也出现破历史记录的高温,西部一些沿海地区温度高达40-42℃,要知道的是,往年法国气温凉爽,可以说是“夏无炎热,冬无严寒”,今年的气温确实过于反常。
更重要的是,法国空调普及率低,又没有办法像我国一样快速装空调,今年夏季英国多人将要在没有空调的环境中度过。
资料图
西班牙也出现破历史性高温,极端高温还导致了当地2000多人因此而死亡,目前高温还没有缓解,因高温而死亡的人数还会继续增加。
极端高温还会带来次生灾难,比如:极端高温还会加剧水分蒸发,让一部分地区发生干旱,今年欧洲多地出现严重干旱,科学家警告称:欧洲或遭遇5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。
资料图
极端高温还会让空气含水量上升,科学家表示:全球气温每上升1℃,空气含水量就会增加7%,未来这些水汽将会以降雨的形式落在地面上,导致洪水发生的概率增加。
今年韩国首尔就遭受极端强降水,受强降水影响,首尔出现严重内涝,多人在洪水中死亡、失踪,我国一名64岁的男子还在洪水中救出了一对住在铜雀区半地下室的老夫妇,获得国内外媒体一致赞扬。
极端高温导致了一些地方遭受干旱,而另一些地方遭受洪水,“气候灾民”越来越多,值得我们警惕。
可另一方面,这次席卷整个北半球的高温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?
极端高温如何形成?
我国极端高温的形成,离不开夏天的两个常客:西太副高,大陆高压。自6月以来,西太副高以及大陆高压增强,以至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受暖高压带的控制。
暖高压带控制的地方盛行下沉气流,气流下沉会导致地面增温增压,以及空气相对干燥,难以形成云雾,遮挡阳光的能力减弱,太阳辐射能够直接到达地面,导致近地面辐射增温明显。
今年我国极端高温的关键是“热穹顶”,靠近地面的底层空气被太阳辐射增温后,膨胀上升,但因为高压像个罩子一样把热空气盖在盖子里,阻止了冷空气的进入,导致又会被上层的高气压压回到地面,如此循环往复,犹如是“高压锅”一样,导致热穹顶内的温度越来越高,酿成极端高温。
资料图
北半球热浪频发,主要原因则是:大气环流异常引起的局地“热穹顶”和全球变暖。
大气环流异常是指西风带径向波动更加明显,过去高空中的西风比较平直,南北冷暖空气交换较弱,但现如今西风带波动增加,冷暖空气交换更强烈,受高压系统影响,空气沉降增温,同时热空气会滞留在近地面,形成热穹顶,让当地温度更高。
资料图
连续3年的拉尼娜事件,也对大气环流异常起到“推波助澜作用”,使得副热带高压持续增强,还会导致“越热越干、越干越热”。
极端天气的形成,和全球变暖也脱离不开关系。
全球变暖并非是全球均匀的变暖,而是会导致极端天气频发,全球变暖会影响到大气环流,通过大气环流引发:极端干旱,极端强降水,极端高温,极端低温等恶劣天气,受全球变暖的影响,全球多地极端天气频发,而且极端天气变得更加极端,对人类而言并非好事。